自治區人大代表、自治區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巴珠說,2011年在眾多節慶的推動下,西藏旅游業持續升溫,全年我區接待游客超過850萬人次,同比增長25%,實現旅游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30%。2011年西藏旅游發展趨勢的特點概括為:旅游收入增幅明顯大于人次增長、國內進藏旅游市場升溫明顯、單月接待量首次突破200萬人次等三大特點。目前西藏旅游的旺季已經夠旺,現在需要把旅游平季轉旺、把淡季轉平、淡季不淡,這樣在2015年實現旅游人次1500萬的目標將不成問題。 文/記者 丁文文 圖/記者 盧明文
突破瓶頸制約推動旅游發展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要把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給西藏旅游業發展確定了戰略方向。 巴珠認為,要實現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的把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戰略目標,就必須要解決開放面窄、旅游旺季“三票一車”供需矛盾突出、旅游惠民功能不強等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著力提升西藏旅游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近年來,隨著西藏旅游的持續火熱,每逢節假日或旅游旺季時進出藏買票難問題日益嚴重,嚴重制約西藏旅游的發展。巴珠表示,今年要重點解決旅游旺季和節假日進出藏難的問題。隨著西藏旅游的持續升溫,近年來頻繁出現旅游旺季和節假日進出藏買票難的問題。“進不來、出不去”的情況嚴重制約了西藏旅游的快速發展。“今年將高度重視旅游出行條件改善,加強重要時段、重要季節綜合運力,優化管理體制,形成聯動機制。屆時,節假日和旅游旺季時,進出藏買票難等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為把西藏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堅實的基礎。”巴珠說。
談到具體措施,巴珠說,針對節假日或旅游旺季時進出藏買票難問題,自治區旅游局今年開始將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及時調整運力,增加進出藏航班架次和火車車次,切實解決人們出行難的問題。同時,協調鐵路部門恢復對旅行社預售團體票的制度,建立鐵路、航空、交通、文物、旅游等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每季度共同召開旅游形勢分析會,針對旅游市場的季節性特征和變化,安排部署相應的運力和票務,解決存在的問題,共同維護好西藏的旅游形象。
針對人們最關心的“布宮門票”問題,巴珠說,今年開始,在7、8、9月份我區旅游高峰期間,將布達拉宮參觀時間由現行的8:00-16:30適當調整為7:00-18:30;適當減少公務接待的門票配額,增加團隊門票數量至每天3800張左右,同時適當調整門票價格。此外,在旅游車輛方面,自治區旅游局將協調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調整運力,適當增加19座以上客運車輛用于旅游團隊運輸。
加強旅游惠民功能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巴珠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區通過在主要旅游沿線、主要旅游景點景區周圍等旅游資源富集區域大力發展農家樂、藏家樂、休閑度假點、參與景區景點接待服務等形式,旅游業的惠民功能日益顯現。從1980年著手,西藏的旅游公司從原先的5家發展到2010年1300多家,旅游固定資產達到126億多元,直接和間接旅游在業擔任職務的人達到23萬多人。截至目前,我區鄉村旅游持續升溫成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吃上了“旅游飯”,去年我區共有1.3萬戶、5.3萬名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戶均增收2.4萬元,旅游業惠民功能一天比一天彰顯。
巴珠表示,今年,我區要全面更快地發展旅游業。要深度開發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扶持發展鄉村旅游,力爭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收入達到120億元。目標任務已經確定,但要完成既定目標需要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制約,大力改善旅游軟硬條件,推動以旅游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巴珠說,在“十二五”時期,西藏將以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為目的,專心制造“非常奇妙西藏、配合得當生活習性、圣地天國、獨特的風格文化”的旅游品牌形象,在擴張規模的同時,各個方面提高旅游進展層級,把旅游業培養成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支撐產業。力爭在2015年,成功實現年接待游人1500萬人數,旅游年收益達到180億元,旅游業參加工作人次30萬人,走出一條具備“中國獨特的風格、西藏獨特的地方”的旅游業發展道路。
此外,“十二五”期間,自治區旅游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組織專門的人力,采取赴點現場培訓、集中授課、組織觀摩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加強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的技能培訓、指導,提高廣大農牧民對旅游市場的認知能力和服務層次。同時,全面發揮旅游產業富民強區的功能作用,積極推動旅游富民工程,明確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布局和方向,大力推進農業觀光旅游、農村旅游示范點、家庭旅館、農家樂、牧家樂的發展和建設,以旅游的發展帶動和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