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
新京報訊 (記者韓宇明)記者了解到,各地養老金水平存在差異,主要是由于各地平均工資水平不同。而高原地區、偏遠地區養老金計發也有一些特殊政策。
記者了解到,決定養老金多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當地上一年的職工月平均工資。同時個人繳費年限越多,個人賬戶中的養老金也越多,這也影響最終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水平。
記者從北京市人社局了解到,北京市去年月平均工資為4672元,吉林省則為2850。工資水平的差異成為決定其養老金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今年3月,西藏自治區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此次養老金月人均上繳調整標準為249元,而全國月人均調整標準是150元,是全國平均調整水平的1.67倍。
記者了解到,西藏自治區的平均工資水平較高,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2010年上海、北京、西藏仍然依次是非私營單位人均工資最高的三個地區。
同時,我國對偏遠艱苦地區養老金計發有優惠政策。記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就規定,對高寒、高原、沙漠戈壁以及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職工,有相關優惠標準。
西藏養老金計發中,除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包括了高原補貼養老金。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的養老金水平。西藏今年就根據西藏二、三、四類地區類別劃分,對艱苦、邊遠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適當提高了調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