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沿著年楚河畔,記者看到田間地頭已積起了一堆堆農家肥,冬閑季節平整的土地更是散發著春天的氣息。正在地頭忙活的白朗縣嘎東鎮農民扎西高興地說道,今年肯定又是一個好年頭。
今年,日喀則地區將按照“小的做大、大的做強、特的做優”的要求,構建和優化農牧業產業體系,強化農牧業支撐保障能力,積極引導農牧業向產業化、標準化、區域化方向發展,進一步促進農牧業發展、農牧民增收。
優化結構
——提升農牧業經濟效益
日喀則在確保糧食生產特別是青稞生產安全的基礎上,將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效益良好的經濟作物,以規模調大、品種調優和質量調高的思路,發展區域化、特色化、標準化農業生產。全地區將落實播種面積128.9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80萬畝、經濟作物34.06萬畝、飼草料作物14.91萬畝,力爭糧食產量達到35.90萬噸、油菜3萬噸、蔬菜34萬噸。
地區農牧局黨組書記達娃占堆告訴記者,今年,全地區將在積極推進牲畜良種化的基礎上,在牧區加大帕里牦牛、白絨山羊、崗巴羊等良種推廣力度,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積極開展黃牛改良工作,配種數力爭達到3.5萬頭以上(其中凍配達到60%以上),茨蓋羊配種數力爭達到10萬只以上。同時,年末牲畜存欄量控制在530萬頭(只、匹),新生仔畜成活率92%以上,成畜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出欄率達到34%以上,肉奶產量分別達到4.6萬噸、7.8萬噸,畜牧業生產總值占農牧業產值比重達到50%。
制訂規劃
——著力發展特色產業
今年,日喀則地區將積極做好日喀則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年楚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六大園區與優勢農牧資源結合,并通過培育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鏈條完整的地區級農牧業產業化示范園區、龍頭企業和合作專業組織示范社,加快農畜產品加工轉化,提高產業化經營效益。全地區將打造2—3個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特色產業基地;新培育地區級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2—3家,推薦自治區級龍頭企業1—2家,規范化農牧民專合組織達到230家以上,力爭在青稞、藏系綿羊等特色農畜產品收購加工上有新突破。
達娃占堆介紹,為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全地區將提高多種經營組織化程度,將多種經營與農牧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林下資源、中藥材采集收購等;與新農村建設和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相結合,組織廣大農牧民群眾積極發展采石采沙項目,引導農牧民參與各種類型的農牧區施工項目建設;與常年性和季節性物資交流會相結合,積極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市場經營;與提高農牧民技能培訓相結合,讓更多的農牧民掌握一技之長;與興辦鄉鎮企業相結合,讓更多的農牧民群眾積極向企業化發展。
改革創新
——著力打造發展新亮點
作為農牧業大區,改革創新才是發展的動力。達娃占堆介紹,今年,日喀則地區將著力打造三大發展新亮點。
打造農機示范基地。全地區將在日喀則、江孜、白朗、拉孜、薩迦5縣(市)各建立1個農機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按照“田連片、路暢通、旱能灌、澇能排、全機械化”的要求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發展產糧大戶、產糧合作社,鼓勵以土地入股、聯營等方式促進土地流轉,推動土地經營向節約化、規模化、專業化轉變,以農機化為中心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打造人工種草基地,力爭人工種草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全地區將堅持集中連片,在西部縣遴選有水源條件、地勢平坦易耕作、集中連片的宜農荒地,開展大規模的人工種草基地建設,全面提高防抗災飼草料支撐能力;糧食主產縣(市)在加強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積極開發宜農荒地,努力擴大人工種草面積,為全地區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充裕的飼草料資源。
打造農牧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地區將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規范并不斷發展壯大優質青稞(糧油)、高原綠色蔬菜、優質馬鈴薯、藏系綿羊(崗巴羊)、優質奶源、江孜大蒜、林特資源、藏雞、白絨山羊等農牧特色產業生產基地,擴大特色產品總量,開展精深加工,提高農牧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