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全長約117公里、總投資近16億元的墨脫公路正式建成通車。圖為76歲的門巴族老阿媽央增拿著潔白的哈達參加通車儀式,表達對黨和國家的無限感激之情。記者 旦增 攝
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是北京市對口援建項目,總投資7.5億元,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由“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和牦牛博物館)構成,是援建項目中單體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項目。圖為建設落成的體育場。記者 旦增西旦 攝
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時進行中。國家撥付大量資金,用于溜索橋、藤網橋等橋梁的改造和建設。這些橋梁的建成通車給老百姓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圖為國家投資3.885億多元建成的拉薩柳梧公路大橋。記者 蔣蓋 攝
從1985年開始,國家在我區農牧區實行以寄宿制為主的中小學校辦學模式,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農牧民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費 用的“三包”政策。“三包”這一西藏獨有的特殊優惠政策在西藏得到很好地執行。到2015年,30年來,“三包”政策先后經過了14次調整補貼標準。從 2014年秋季學期起,年生均標準達到3000元。其中,伙食費占90%,服裝、裝備、學習用品占10%。與1985年相比,標準提高了近10倍,僅 2014年全區就有52.5萬名學生受益,是1985年受益學生的15倍,覆蓋面達到100%。圖為高空拍攝的西藏大學新校區。記者 旦增 攝
五十年來情系高原、無微不至。
半個世紀波瀾壯闊、滄桑巨變。
1965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雪域高原扎下根,西藏終于走出黑暗、貧窮與封閉。50年來,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在雪域高原進行了最廣泛、最深刻、最生動、最偉大的實踐,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奮發努力,以鏗鏘腳步走過了光輝而又不平凡的歷程,實現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如今,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已經矗立在雪域高原。
回首跨越半個世紀的歷史腳步,在西藏發展穩定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離不開黨中央的深情關切。
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全面武裝叛亂,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采取果斷措施迅速平息了這場叛亂;同時,順應西藏人民意志,進行民主改革,在此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權,西藏實現了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跨越。
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中央于1980年和1984年相繼召開兩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貫徹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西藏實現了工作重點轉移,并通過休養生息,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西藏工作的十條方針,確立了“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穩定局勢和發展經濟兩件大事,確保全區社會長治久安,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確保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和西藏跨越式發展戰略,不斷把西藏工作推向前進。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發展和穩定。特別是曾在雪域高原工作4年的胡錦濤同志,對西藏山山水水充滿感情,到中央工作后,連續20年參加西藏團分組審議,多次對做好西藏工作發表重要講話。2010年初,中央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推進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戰略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和“努力實現西藏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的重要指示,深刻闡述了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對于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西藏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讓雪域高原300多萬各族兒女歡欣鼓舞、倍感振奮。
正是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全國人民大力支持和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不懈努力下,西藏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黃金發展期,取得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輝煌成就。
50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1965—2014年,中央政府對西藏的各項財政補助近6000億元,占西藏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95%。
1965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僅有3.27億元,2014年達到925億元,特別是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連續2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014年,西藏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6元。西藏絕大多數人口擺脫了延續上千年的貧困,達到了富足的生活水平。
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2014年,全區電力裝機總容量達169.7萬千瓦,用電人口覆蓋率100%。以公路、航空、鐵路、管道運輸建設為重點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完善。2014年,基本實現縣縣通公路、鄉鄉通公路,其中62個縣通油路,青藏鐵路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建成通車。西藏已建成通航機場5個,8家航空公司在藏運營,開通國內航線45條。遍布全區的光纜、衛星和長途電話網全面建成,縣以上基本實現3G通信技術全覆蓋,基本實現鄉鄉通寬帶、村村通電話。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西藏經濟逐步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由供給型向經營型轉變,發展步伐基本上與全國同步。目前,西藏已經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進入西藏,西藏特色商品也大量進入全國乃至世界市場。2014年,赴藏旅游人數達到155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4億元。
站在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俯瞰今日西藏,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圖畫,正在這片離太陽最近的土地上徐徐展開。
歷屆中央領導人深切關懷西藏
改革開放之初,1980年和1984年,在鄧小平同志關懷下,中央在4年時間內兩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為西藏發展注入了活力。
1989年10月,江澤民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研究西藏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94年7月,江澤民同志主持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
2005年7月,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2005年8月,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之際,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研究新世紀新階段西藏工作,強調要堅持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和西藏艱苦奮斗相結合,加快西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的穩定發展,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和“努力實現西藏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的重要指示,明確了“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則,為西藏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指明了道路。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讓西藏各族群眾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5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進一步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工作。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西藏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闡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明確指出了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對西藏形勢任務作出了新論斷,開啟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作出了推進西藏長治久安的新部署,提出了夯實黨在西藏執政根基的新要求,為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指明了方向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