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
2011年,我市把轉型升級當成最緊迫的事,堅持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次產業一個也不放松,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9.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2.93億元,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14億元,增長20%;進出口總額突破10億美元,增長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億元,增長46.6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753.96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0元,增長5.4%。
突出發展現代農業
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推進林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編制曲水農村改革試驗區規劃,落實糧食直補資金1150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790萬元、農用柴油補貼847萬元,新增農機具4467臺(套),農機配套率達到1∶2.4,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85%、80%、65%。
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新增3000棟日光溫室、2000戶庭院經濟示范戶、237棟牲畜暖棚。
加強農牧業科技支撐,新增180名科技特派員、20戶科技示范戶和21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達孜雪鄉優質奶牛生產基地成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著力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達到17.09萬噸,油、蔬菜、肉、奶、蛋產量達到1.34萬噸、23萬噸、3.45萬噸、3.85萬噸、764噸,分別增長7.2%、13.3%、3.9%、2.1%、0.5%;大力促進生豬生產,生豬出欄8.42萬頭、增長5.91%。
致力壯大特色工業
突出項目帶動,加強跟蹤服務,金哈達藥業等項目竣工投產,5100礦泉水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巨龍礦業、桑海礦業完成整合,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工業增加值19億元,分別增長19%、20%(其中:市屬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實現23億元、9億元,分別增長30%)。
成立園區建設發展領導小組,安排1.08億元扶持“三園”發展,中石油開發區天然氣站建成供氣,天知生物、娃哈哈食品、藏泉酒業青稞飲料生產線等竣工投產,華鈺礦業、諾迪康藥業等開工建設,“一區三園”完成工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35%,工業銷售收入16億元、增長42%,工業稅收突破1億元、增長56%,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孜工業園升格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
創新機制促服務業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服務中心項目通過驗收,納木錯景區基建項目基本完工,3個鄉村旅游配套項目、2個旅游產品研發項目交付使用;瑞吉酒店被授予國家五星級飯店暨金葉級綠色飯店,填補了我市五星級酒店的空白;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際大飯店、飛天國際大酒店等項目加快推進;開展“六十巨變、大美西藏”、“冬游西藏、別具一格”旅游宣傳推介活動,成功舉辦第六屆納木錯國際徒步大會,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全年接待游客514萬人次、增長24.33%,實現收入51億元、增長21.11%。肉食品儲備庫冷鏈系統改造項目、2個再生資源分揀中心、66個再生資源回收點、19個社區連鎖店投入使用,升級改造12個標準化菜市場、二手車市場和家政網絡系統,家政服務業加快發展,“農超對接”成效顯著,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011年,我市大力推進社會民生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被評為“百姓幸福感最強城市”,各族群眾在充滿活力、繁榮美麗的拉薩收獲更多幸福。
12件實事基本完成
修建114個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設木材交易市場、再生資源集散市場、農畜產品交易市場、納金路農貿市場等2件實事進展順利,建設3000棟日光溫室,出臺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建立突發災害事故及交通事故醫療救援中心,解決失地農民非農業戶口、幫助3000名失地農民實現就業,資助中職學生第三學年生活費,購買53臺中小學生接送車輛,建設20個行政村學前班,提高全市教育臨時工勤人員待遇,組織45歲以上城鎮居民免費體檢并同步建立健康檔案,建設32處全民健身路徑、5個社區籃球場等10件實事全部完成,12個民生項目累計投入達到4.98億元,更多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公共事業快速發展
出臺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兩基”通過國家驗收,學齡兒童、初中生入學率分別達到99.79%、100.03%,鞏固率達到98.52%、97.64%;“三包”標準提高到生均2200元,幼兒園補貼政策全面落實;普高補貼政策和免費政策惠及每位學生,拉薩第四高級中學、柳梧高中開始招生,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1.4%;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全免費。
成功舉辦60大慶等一系列重大文藝文化活動,新建2個科普活動站、5個科普示范村、10戶科普示范戶、3個民間藝術團、115個寺廟書屋和228個農家書屋,面向農牧民放映電影11950場次,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6.69%、96.44%。
全面落實老年優待政策,老干部活動中心投入使用,成功舉辦首屆老年人運動會,80歲以上老人領取健康補貼123.48萬元,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已達460萬人次。
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
高效率建設,累計投資23.9億元的道路改造、管線入地、綠化亮化、街景改造等項目完工;機場高速公路竣工通車、植樹20萬株打造綠色景觀廊道,青藏直流聯網工程、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拉日鐵路、納金大橋項目穩步推進,東城、柳梧新區市政道路開工建設,柳東大橋開始勘察設計,投入1981萬元的數字城管中心正式啟用。
高標準管理,大規模開展以市場秩序、交通環境、違章建筑、旅游環境、環境衛生為重點內容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查處違章建筑54897平方米,維修路面14.9萬平方米,維修路燈6504盞,新增盲道6638平方米,完成城市綠化44177平方米,全面清理城市“蜘蛛網”,汽車尾氣治理成效初顯,市容市貌整潔有序,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碧水藍天得到很好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