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拉薩市工業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自治區關于“壯大二產”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大力發展優勢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優化區域布局,始終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良好發展勢頭。

  工業經濟躍上新臺階

  2011年,拉薩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著力打造“一區三園”建設,在優勢礦產業、綠色食(飲)品加工業、新型建材業、藏藥業和民族手工業五大優勢支柱產業帶動下,拉薩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全市工業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工業各項指標保持了高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總量增長較快、效益明顯改善、結構不斷優化、后勁顯著增加”的發展態勢。

  2011年,全市完成工業銷售產值47.18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工業增加值22億元,同比增長30%(現價比),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支撐地位進一步凸顯,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2%。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工業效益大幅攀升、貢獻率快速提高,完成工業稅收達3.41億元,同比增長30%。工業發展不僅在“量”上得到提升,“質”也有了大的飛躍,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戶,總產值上億元的企業7戶,總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11戶。在工業銷售積極增長的同時,拉薩市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級扶持資金。2011年,拉薩市為64家企業爭取到國家和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28億元,占全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總額的60%。

  傳統優勢產業產值不斷增長

  拉薩工業傳統優勢產業主要是優勢礦產業、綠色食(飲)品加工業、新型建材業、藏藥業和民族手工業五大優勢支柱產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其中:優勢礦產業占33%,綠色食(飲)品加工業占25%,新型建材業占15%,藏藥業占5%,民族手工業占2%。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15.8億元、12億元、6.5億元、2.4億元和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以上。

  在保持工業傳統發展的基礎上,拉薩市還制定積極的招商引資政策,加大了扶持企業力度,打造工業園區,優化產業布局,發揮重點項目帶動作用,加快培育骨干龍頭企業,促進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了關鍵的生產經營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傾斜,重點選擇了符合產業政策鼓勵扶持方向和發展潛力大的金哈達藥業等龍頭企業作為上市后備企業。通過集團化經營轉變藏毯、藏藥業兩大產業現有的發展模式,提升整體競爭力,推進了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強化環保,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及技術改造進行工業污染治理,引導企業引進先進工藝設備、配套環保設施。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督促企業污染治理,關閉拉薩市區污染嚴重的立窯水泥生產線,淘汰國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藝設備,加快新建120萬噸/年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步伐。隨著華泰龍礦業二期、5100礦泉水改建、珠峰實業、當雄光伏電站等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特色工業項目成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大區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為加快推進拉薩市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拉薩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拉薩市“一區三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圍繞園區道路、配套設施、標準廠房“三大平臺”,加快“一區三園”基礎設施建設,把“一區三園”打造成承接特色優勢產業大區的主要平臺。同時,培育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具有持續強勁競爭優勢、區域輻射力和影響力大的產業集群。以新型工業化為“發動機”引領城鎮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鎮化為“增長極”支撐工業優化升級。

  拉薩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拉薩市將積極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大區的重要平臺,充分利用“一區三園”現有的國家及開發區、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基礎優勢,合理規劃建設產業特色明顯、配套能力強的園區,積極推進“一區三園”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擴充產業承載空間,努力把“一區三園”建設成為拉薩市特色優勢產業大區的基地,成為帶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