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開的消息顯示,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已對其境內兩個重要的對外口岸——樟木口岸和普蘭口岸,做出10年規劃。據悉,這是兩口岸對外開放以來首次進行的系統規劃。
20日,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對中新社記者透露,為了落實“穩步提升樟木口岸,加快發展普蘭口岸”等口岸發展總體思路,西藏已出臺了這兩個口岸的10年規劃。
樟木是一座位于中國西南邊陲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邊關小鎮,以友誼橋為界與尼泊爾隔河相望。此次公布的《西藏自治區樟木口岸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介紹,樟木口岸為國家一類陸路口岸,目前已成為西藏最大的邊境口岸。但同時認為,比較粗放的貿易發展方式與生態環境承載力和交通條件之間形成較大矛盾;貨物貿易比重偏高,服務貿易相對滯后等,嚴重制約了樟木口岸。
位于西藏阿里的普蘭口岸自七世紀就與印度、尼泊爾邊民有貿易往來,1992年被中國國務院批準為一類沿邊開放口岸。“普蘭口岸發展規劃”稱,由于主要山口通道交通條件落后、口岸邊貿市場和邊民互市貿易點基礎設施不足,限制了普蘭口岸。
“根據樟木口岸、普蘭口岸的不同特點和問題,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目前已分別完成兩個口岸的規劃編制工作,并通過了自治區政府審批。”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廳長譚永壽對中新社記者說,西藏自治區計劃10年內分兩個階段對樟木、普蘭口岸進行系統規劃與建設。其中,將對樟木進行電子化口岸、出口通道、配套外貿管理與服務設施、城鄉基礎設施系統建設及環境治理,而普蘭的貿易基礎、管理、城鎮市政和周邊區域道路交通等設施也將得到建設。
譚永壽表示,未來10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西部和邊境地區對外開放及合作不斷推進的時期,是落實口岸發展總體思路、建設南亞貿易陸路大通道的重要時期,因此也成為西藏對外口岸發展的機遇期。
“上述規劃如期完成后,西藏將有更多更好的青稞、酥油、羊毛及活畜出口到周邊國家,而印度和尼泊爾的民族服裝、布料、首飾等商品也會大量進入西藏市場。”譚永壽說,屆時,將大大提高西藏口岸的進出口貿易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