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西藏高原大地上,無論是在藏北草原,還是在藏南河谷;無論是在雅江河畔,還是在偏遠峽谷地區,一棟棟環境宜人、村容整潔、安全適用、具有濃郁西藏特色的安居房散布于高原大地,在雪山映襯和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展示著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蓬勃生機。
由于受自然條件以及自身因素的影響,貧困群眾大多住房條件較差,不僅制約著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而且阻礙了扶貧開發加快減貧步伐的進程。為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打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基礎,扶貧開發工作根據區黨委、政府關于在全區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的戰略部署,將貧困戶安居工程作為破解制約貧困群眾發展瓶頸的突破口和重大民生工程,以打攻堅戰的方式,將符合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全部納入貧困戶安居工程中,以低收入貧困戶每戶補助1.2萬元的標準,專門從中央財政扶貧資金中切塊用于貧困戶安居工程,形成貧困戶安居工程資金穩定投入制度,有效保障了貧困戶安居工程的順利推進。
自“十一五”啟動實施貧困戶安居工程以來,扶貧開發共投入國家財政資金10.52億元,實施扶貧戶安居工程7.8萬戶,使40余萬貧困群眾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新房,人均住房面積較實施前增加了4.07平方米,達到32.62平方米。特別是啟動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后,扶貧開發在全面總結“十一五”貧困戶安居工程成效、深刻分析貧困群眾自籌實際困難的基礎上,在2012年提出將貧困戶安居工程補助標準由原來的1.2萬元提高到2.5萬元,并及時兌現增加資金2.08億元,使1.6萬貧困戶受益。
在抓好貧困戶安居工程建設的同時,扶貧開發工作堅持“安居”、“樂業”“兩手抓”,把貧困戶安居與整鄉推進、面上扶貧、產業扶貧相結合,針對資源優勢、地理環境等特點,著力實施以到戶生產扶持解決當前實際困難,以產業扶貧夯實發展基礎,以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工作機制,積極引導農牧民參與項目建設,并對“兩項制度”銜接幫扶對象全面實施到戶幫扶,通過參與項目建設實施工資性收入,發展商品經濟實現經營性收入等措施,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