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國稅局508室,是西藏國稅局績效管理辦公室。正是在這間普通的辦公室里,盧彥豪和他的3位同事,用夜以繼日地工作,推動著績效管理這項“大工程”,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他們不是孤軍奮戰。西藏國稅系統還有183名干部職工和他們并肩戰斗,占全部干部職工的11%。西藏各級稅務機關建立起了 “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全力抓、部門負責人具體落實、干部職工人人配合的工作機制。西藏國稅系統吹響了績效管理的“集結號”。
搞績效管理到底有沒有必要舉全系統之力?大動干戈能不能帶來預期的效果?狠抓績效管理的同時,西藏國稅局一些干部職工也犯起了嘀咕。
“實施績效管理,既是中央要求所定,也是稅收工作所需,更是基層實踐所向。能夠有效破解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管理頑癥,有利于激勵廣大稅務干部提振精氣神,釋放正能量,促進稅收職能作用充分發揮。”西藏國稅局局長、績效管理領導小組組長胡蘇華十分堅決。
2014年以來,在西藏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中,西藏國稅局牢固樹立“績效帶隊”理念,克服重重困難,大力推進績效管理。目前,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組織與個人績效管理全面運行的格局,初步實現了從“工作找人”到“人找工作”的跨越,干部隊伍執行力大幅提升,在各項事關全局的中心工作中經受住了考驗,贏得了納稅人和全社會的尊重。
“績效管理上線,墨脫不能掉隊”
很多人知道,西藏墨脫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很少人知道,墨脫還有一項全國“最后”紀錄:全國最后一個建立稅務機關的縣。
2010年10月,白瑪旺前只身來到墨脫,他的使命就是在墨脫這個“高原孤島”上建立稅務機關,使國家稅收管理和服務的脈絡延伸到祖國最遙遠的邊疆。
2013年10月底,全長117公里的波墨公路通車,結束了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墨脫發展從此走上快車道,稅收也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因為出色的業績,白瑪旺前被任命為墨脫縣國稅局局長,并被西藏自治區國稅局評為“雪域高原好稅官”。
推行績效管理以后,白瑪旺前的緊迫感卻越來越強。 華能墨脫電力公司財務部主管李文哲就曾向白瑪旺前當面抱怨一年跑十幾趟,成本太高。
華能公司是墨脫縣的納稅大戶,公司設立3年,已在縣里繳納上千萬元稅款。但由于墨脫縣國稅局沒有廣域網,一些稅收業務無法辦理,公司每次都得派人去林芝辦,順利的話,單程行駛也要10幾個小時,來回得3天。
白瑪旺前下定決心,墨脫縣國稅局要追趕稅收現代化的步伐。他說:“我們起步晚,基礎差,就更要加倍努力,不能讓這里的稅收工作落在后面。”
“績效管理上線,墨脫不能掉隊。”白瑪旺前積極參加各級培訓。他和局里工作人員連夜清理原系統的數據,嚴格按標準進行系統測試,及時發現和上報問題。
那段時間,辦稅服務廳夜夜燈火不滅,白瑪旺前帶著大家加班加點。墨脫夏天潮濕炎熱,他不顧汗流浹背、蚊蟲叮咬,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2015年6月1日,墨脫縣國稅局廣域網開通,在線開具第一張機打稅票(現金繳款書)。自此以后,華能公司再也不用去林芝辦稅了。
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上線,墨脫縣國稅局終結了“信息孤島”的歷史。
6月8日,墨脫縣國稅局干部第一次參加西藏國稅系統視頻會議——西藏國稅系統金稅三期優化版上線動員大會。
績效管理系統的運行,推動了墨脫縣在稅收現代化的路上實現了新的跨越。
全面落實《規范》,納稅人滿意度普遍提高
2014年,《全國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陸續在西藏國稅系統推行。
西藏國稅局以績效管理為抓手,以提高納稅人滿意度為目標,認真分析考核指標,嚴格落實責任,納稅服務質效顯著提升。
“以前來辦稅,領表、填寫,怎么也得半個多小時,而且還總填不好。現在,稅務機關推出‘免填單’服務,我只要在填好的表格上確認簽字就行,服務很貼心。”這種“貼心”正在溫暖著高原上無數像多吉一樣的納稅人。
在山南錯那縣,錯那鎮二組農牧民施工隊的老板普布頓珠說:“有了‘免填單’服務,對我們這些不會填申報表又不識漢字的老百姓來說,絕對是福音。”
以前,每次繳稅普布頓珠都得麻煩朋友跟著一起過來,現在稅務人員根據提交的資料,直接打印出相應的報表,普布頓珠只要核對無誤后,直接簽字蓋章就可以。
《規范》推行以來,為了每一項工作任務的落實,西藏各級稅務機關按照績效管理考核指標的要求,在鞏固實施“一窗式”服務、導稅服務和咨詢服務的同時,又陸續推出了“預約服務”,開通了A類納稅人、老弱病殘等綠色服務通道。
《規范》推行之后,在阿里地區國稅局,納稅人辦理登記、發票開具、申報、審批等事項,辦稅時限較法定辦結時間平均縮短40%以上,有些涉稅事宜縮短時限達70%以上。
據統計,《規范》試行后,尼木縣國稅局辦稅服務廳單筆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由10分鐘縮短至6分鐘,納稅人平均等候時間由20分鐘縮短至12分鐘。
服務無止境,精細無邊界。正是在績效管理的推動下,西藏國稅系統的納稅服務水平有了極大提升,更拉近了與納稅人的距離。
金稅三期上線,她們像紅柳一樣堅守
2015年,西藏國稅局實現金稅三期工程單軌上線,金稅三期工程成功上線,使西藏真正意義上成功實現了國地稅統一管理、聯合辦稅。
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條件較差的情況下,該局不僅對主要實施的部門進行考評績效指標,還對主要責任部門及相關協作配合部門進行考評。全系統各方面通力合作,金稅三期工程按照既定計劃成功上線。
日喀則市國稅局的大德吉卓嘎,笑起來嘴角微微上翹、帶著一副黑色邊框眼鏡。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孩子大的兩歲半,小的才11個月。由于人員緊張、任務重,她在內蒙古培訓結束后一天也沒有休息,立馬投入到鏖戰中。
在日常工作中,她早出晚歸,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有一次,團隊成員勸她:“今天的業務量不大,我們來完成數據錄入,你先回家照顧小孩吧!”可她堅定地說:“沒事,小孩有我父母照顧,不會有事的。”
其實,她擔心的是現在不通過在錄入過程中發現問題,單軌運行時遇到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會直接影響辦稅效率。
日喀則國稅局的干部白瑪偉斯得知父親在拉薩住院的消息,卻忙得連看望父親的時間都沒有。局長知道了這件事,給她批了3天假。
可請假的第2天,她就回到了錄入現場。大家震驚地問:“阿佳(藏語姐姐的意思),父親病情怎么樣,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她對大家說:“父親病情好轉了,我就回來了!”還跟大家開玩笑,“是不是想我啦,沒有我,你們是不是很無聊啊。”
她們不是“不負責”的母親、“不孝順”的孩子。她們堅忍不拔,無私無畏,視責任為天,把愛裝在了心底,像極了阿里隨處可見的紅柳。
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阿里,奇跡般地生長著一種樹木,這就是紅柳。紅柳在阿里隨處可見,一點也不嬌貴,但它卻不畏嚴寒,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頑強地生長,默默地陪伴阿里人民一起堅守。
流動的“營改增”辦公車
2016年,國務院決定全面實施營改增改革試點。西藏國稅局按照營改增總體實施方案及各項重點工作的任務分解表,及時將績效管理的觸角延伸到營改增工作的各個環節,推動績效考核在營改增工作中的日常化管理。
在海拔4700多米的阿里措勤縣,寒冷與黑暗讓人忘記了此時正是春意盎然的季節,身兼“司機”的措勤縣國稅局局長普布扎西預熱好車子,一大早就挨個去叫醒縣局的其他5名干部職工。
今天,他們要去阿里地區所在地參加營改增工作全區視頻交流會。由于必經之路措勤縣到改則縣的道路改建,使原本就漫長的旅途變的格外艱辛與周折,車上擠滿6名干部,歷經15個小時的車程,1000多公里的顛簸旅程,清晨出發直到晚上9點多才到達目的地。
第三天早上六點,伴隨著黎明破曉前的一股寒意,普布扎西又已經帶著他的下屬走在返程的路上了。
往返2000多公里的行程中,征管員扎西加措隨時進入“流動辦公”的狀態,只要有信號,就要接受阿里地區國稅局營改增工作領導小組聯絡員的工作布置,并隨時匯報。
同行的其他稅務干部也都在 “辦公”狀態,給轄區內的納稅人打電話告知營改增政策,對于藏族納稅人還要進行同步翻譯。30個小時的車程,普布扎西當“司機”,其他人員“辦公”,車窗外時而漫天飄雪、時而沙塵飛揚。
在這趟流動的“營改增”辦公車上,大家早已忘記了往返2000多公里的舟車勞頓,忘記了近30個小時不眠不休的艱辛,一直奔跑在營改增工作的征途上。
正是有著無數個普布扎西團隊的努力,西藏稅制如期成功轉換,四大行業順利開票,納稅申報平穩有序,稅負分析序時開展,各項營改增試點工作平穩有序順利推進。
據統計,2016年5月至今,西藏共有營改增試點納稅人5.6萬戶,所有增值稅納稅人總體實現凈減稅2.8億元,其中營改增行業實現凈減稅2.1億元,原增值稅行業因增加抵扣實現凈減稅0.7億元。西藏廣大納稅人真正得到了改革紅利,對此次營改增改革反響強烈。
目前,西藏績效總成績位列全國第12名。他們搭建起了從區局到基層局上下聯動的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了工作任務可監控,流轉環節可查詢,完成過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他們不畏艱難,忠誠擔當,廖力同心用信息技術推進績效管理更新升級,促進全區稅收工作高效運轉。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